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多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多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誰是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家?
- 阿拉伯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嗎?
- 如何看待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表示法國將會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
- 如果以色列這次吞并巴勒斯坦,首先承認的會是美國嗎?
- 為什么以色列步步蠶食般的擴張還滿足不了侵略的野心?
誰是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家?
蘇聯是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家的國家。在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一份計劃,將巴勒斯坦分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兩個國家。但是,阿拉伯國家不承認這個計劃。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獨立,隨后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宣戰(zhàn)。
蘇聯政府在同年5月17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并成為第一個承認它的國家。這份承認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和反響。
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家的是阿拉伯國家聯盟。
巴勒斯坦國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yè)的象征,是巴勒斯坦人民在長期斗爭中建立的國家。巴勒斯坦國政府一直堅持同以色列進行和平談判,并采取措施維護國家安全和穩(wěn)定。同時,國際社會也一直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實現和平共處。
阿拉伯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嗎?
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承認巴勒斯坦建國的合法性,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目前已有136個聯合國會員國承認了巴勒斯坦國家地位,其中包括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然而,仍有一些阿拉伯國家未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建國,主要原因是涉及復雜的地緣政治與外交考量。巴勒斯坦問題依然是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期待各方共同努力促進巴以和平解決方案的實現。
如何看待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表示法國將會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去年12月22日表示,法國將于“正確的時間”承認巴勒斯坦的主權國家地位,而非處于壓力。2014年,法國議會壓倒性地通過一項方案,建議政府承認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近日,法國有些地方的市長希望更多的地方首腦向馬克龍施壓,令其承認巴勒斯坦國。法國國內前政要也希望馬克龍能夠在任內勇敢、堅定地承認巴勒斯坦國,認為這樣他才能扛起領導歐洲的大旗。
馬克龍在去年年底會晤來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時也表達了法國政府的立場,不贊成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聲明,認為聲明有悖于國際法,也有礙于中東和平進程。他強調,解決巴以沖突必須以“兩國方案”為基礎。他建議內坦尼亞胡做出不再新建定居點的保證,以緩和巴以目前的緊張局勢。針對極端分子對以色列居民發(fā)動恐怖襲擊的行為,他也表達了譴責。馬克龍表態(tài)實際上說明了他在巴以問題上面臨來自國內的壓力。法國因地緣優(yōu)勢在歷史上對中東和阿拉伯世界都有很強的影響力,馬克龍也希望借助在中東問題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彰顯法國和歐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此外,法國國內穆斯林人數不斷升高,國內少數族裔對于法國在巴以問題上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也有更多期待。
雖然,法國作為歐洲大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會產生一定的示范效應,但也可能因此惡化同以色列之間的關系,不利于推動巴以和解。
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此前明確表示不再接受美國作為調停者和其提出的任何和平方案,希望歐盟能夠扮演新的調停者的角色。事實上,巴以問題的最終解決是無法繞開美國的。只有美國有能力約束以色列的行為,向以色列政府施加壓力。
法國等歐洲國家無力約束以色列,更不能在巴以問題上撇開美國。因此,無論是扮演調停的角色還是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對于推進巴以和平進程的作用都很有限。
其實在巴以問題上,西方(歐洲)和美國的立場未必是完全一致的,美國始終傾向以色列,這并不奇怪,美國政要中有四分之一都是猶太人。但是,歐洲國家對以色列并不完全認同,而且歷史上有著反猶傳統(tǒng)。
歐洲,不僅僅是歐洲人對以色列有成見,有諸多原因,比如人們對猶太人的自私,冷酷,奸詐,放高利貸,還有自己抱成團,與外界格格不入等等,但我覺得真正的根源是宗教問題,具體說是宗教信仰問題。
猶太教宣揚世界末日說,到了世界末日這一天,上帝會派使者來拯救猶太民族,注意,是猶太民族,而不管其他人,這對于同源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等教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是猶太人把自己和全世界孤立了出來。
對于忠實于自己信仰的人,改變信仰是很難的,西方人這樣,猶太人也是這樣,不可能因此而改變。所以矛盾是永遠存在的,不太容易消滅。雖然這種矛盾是潛在的,但卻是滲入骨子里的。
如果沒有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如果不是顧忌盟友的面子,西方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怎么樣,還真的很難說。所以,馬卡龍對巴以問題的表態(tài)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早在2014年,法國參眾兩院便已經達成共識,愿意以1967年巴以邊界為基準承認巴勒斯坦國。2017年12月,馬克龍表示,會在“正確的時間”承認巴勒斯坦國為主權國家。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承認了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一直以來,受美國影響,西方國家在巴以問題上大多偏袒以色列,無視阿拉伯國家的聲音,也無視巴勒斯坦的國家主權。以至于雖然在幾十年前便有了巴以建國卻阻止讓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而當猶太人在趕走巴勒斯坦人,占據他們的農田,果園之時,西方國家默不作聲。
巴勒斯坦作為一個弱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處處被壓制,正應了那句“弱國無外交”的老話。在他們面對侵害的時刻,巴勒斯坦人的反抗被一些媒體歪曲成恐怖主義,而以色列斯巴達式的國家恐怖主義卻得到了庇護和默許。
法國需要一個有魄力的總統(tǒng),一個敢于說話的人。馬克龍一直以夏爾.戴高樂作為他的偶像,而戴高樂,正是想讓法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馬克龍此舉,頗有想當“戴高樂第二”之意。也得到了法國左翼人士和新移民的支持。
當然,以色列的暴行已經越來越多的得到了唾棄和鄙視。那位安卡拉的蘇丹,埃爾多安陛下也在一次直播中面對內塔尼亞胡高喊:“你是殺人犯,你沾滿了加沙人的鮮血!”
法國與阿拉伯世界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上多個阿拉伯地區(qū)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在阿拉伯國家有較大影響力。如果說以色列是美國的小兄弟,那么法國則把自己視為阿拉伯國家的大哥。面對美、以對巴勒斯坦的欺負,法國心里當然不會覺得舒坦。既然美國可以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那么法國要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也就在情理之中。
歐洲跟隨美國太久了,長期扮演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幫手和打手。結果往往是美國超然于危害之外而獨享成果,歐洲卻成為不良后果的擔責者,所得利益總是不能補償付出的代價。
阿拉伯之春就是再現實不過的例子,歐洲必須大量接收由此產生的難民,以及必須承擔多國連續(xù)不斷的恐怖主義襲擊,而看起來又沒得到任何好處。而美國,由于地緣關系和國內政治,一直拒絕接收難民,在這一波恐怖襲擊方面,美國遭受的威脅比歐洲小得多。
歐洲如果想擺脫美國的影響,必須爭取自己的話語權,敢于對美國說:no!
如果以色列這次吞并巴勒斯坦,首先承認的會是美國嗎?
相信以色列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吞并巴勒斯坦!盡管沖突不斷升級,但是,以色列是不會吞并巴勒斯坦的。因為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國是得到聯合國承認的兩個獨立國家,只是由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及以色列建國后不斷蠶食巴勒斯坦土地,再加美西國家特別是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慫恿,才導致兩個民族的沖突愈演愈烈,好像都沒有收手的時候。然而,國際社會絕不會允許巴以沖突一直持續(xù)下去,一定會想方設法加以斡旋和調解,直到巴以局勢緩和甚至和解。
但是,如果假設以色列吞并了巴勒斯坦,那首先承認以色列的肯定是美國了。因為,美國的經濟命脈甚至總統(tǒng)的命運就掌握在美國猶太人財團手里,在美國,3%的猶太人控制了美國70%的財富,所以猶太人在美國具有強大的話語權。所以有網友調侃,以色列就是美國的“親D”。不是以色列怕美國,而是美國怕以色列這個“親D”。因此,以色列無論做出一些什么事來,美國都會不遺余力給予支持和承認的。
(來源:網易I飛花墜雪雪)
為什么以色列步步蠶食般的擴張還滿足不了侵略的野心?
都是阿拉伯國家送的!阿拉伯國家自以色列1947年根據安理會“以巴分治方案”建國以來,先后六次遭受阿拉伯各國圍毆,以色列均獲勝!防拉伯各國丟失部分領土,被以色列笑納!以色列提出“以土地換和平”,即只要與以和平友好建交,以便退還所占領土。埃及與以建交后,收回了西奈半島!其他如敘利亞、巴勒斯坦不承認以色列國并常發(fā)動針對以平民的暴力襲擊,以除以牙還牙外,暫時仍不會歸還所占領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多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多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