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考大學父母不給路費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考大學父母不給路費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9歲出去打工家里人不給錢合理嗎?
十九歲想出去打工,家里人不給錢是合理的,不給你錢,有他不給錢的道理,作為19歲的孩子,應該正是在校園拼搏的時候,只有現(xiàn)在努力的學習,將來才能有更美好的生活,19歲出去打工,起點太低,干的也都是體力活,既賺到錢對自己的生活閱歷也不會增加,家里人不贊成你出去打工,所以不給你錢。
19歲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家里人不會再照顧你的,要自己自力更生,靠自己雙手去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在家里啃老了。如果剛出去打工,身上沒有錢,家里人是適當給一點錢合理的,如果都出去打工了,還向你家里要錢,那就不合理了,自己也自己臉的過意不去
探望父母的路費按什么標準報銷?
根據(jù)《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guī)定》 第6條規(guī)定,職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職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費,由所在單位負擔。已婚職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費,在本人月標準工資30%以內(nèi)的,由本人自理,超過部分由所在單位負擔。因此,只能報銷不超過月工資30%的部分!
結婚的時候,娘家人來參加婚禮,要給他們掏來回路費嗎?
合理!
傳統(tǒng)婚俗,女兒岀嫁結婚,娘家人送嫁屬特等佳賓,禮遇最高。
而能受邀被送嫁喝男方喜酒的人代表女方親戚家族,肩負親情友好托負,是婚俗嫁娶中最尊重的貴客。
能送嫁參加男方喜宴婚禮的女方親戚也不是常有隨便的事,都是通過商量推舉有資歷的知書達理賢能人和親人己親,一個女養(yǎng)大到結婚不是常有的事,也算娘家的一種榮耀。
在過去嫁娶喜事中,男方親戚是以老親尊新親的原則,新親又禮讓老親,客隨主便;這在過去男尊女卑封建社會,還是在禮節(jié)上充分顯示了對女方的尊重。這毫無疑義是起著男女平等積極作用的。
送嫁禮儀完成后,女方送嫁親戚回家,男方還多有瑰贈,以示酬謝和慰勞。
現(xiàn)在雖結婚儀式簡化,有的女方已不辦岀嫁酒席儀式,但還是應邀請女方親戚參加,參加婚宴的客人還是會問起新娘娘家客人。
因此,追根道源,完美的婚禮婚宴娘家親人親戚還是不可豁缺,結婚喜事中其尊貴客人的身份地位還是存在,至于來回路費這點小事,結得起婚就不應在乎這點小錢,不值一提,也沒啥合理不合理!
說起婚禮來回路費的這件事,我要非常感謝我的父親。
在我們老家,女兒出嫁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
在我們老家,女兒出嫁需要家里的大娘大爺,叔嬸送親。我們家多年前已經(jīng)定居在市里,所以我婚禮的前兩天,我爸讓我哥哥回老家把家里的大娘大爺,叔嬸拉到市里,并且在市里給他們訂酒店住下。
我是遠嫁,從我們市里到老公家有300公里,當天去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我們需要提前一天去。我們家所有的親戚還有朋友加起來有近30個人,我爸決定租大巴車去。(往返2800元)
我和老公提前打了招呼,他在那邊給我們訂好了賓館以及晚上的餐飲,婚禮的前一天,我和我的娘家人就踏上了我的婚禮之行。
?父親考慮周到,在女兒出嫁這件事情上舍得花錢。
我們是上午十點多出發(fā)的,等我們走了一半路程時,已經(jīng)是中午十二點鐘。
父親決定在服務區(qū)停下來吃飯,在一番打聽后,父親請所有親戚在服務區(qū)吃的簡易自助餐(38元/人)。
我們到了老公家,在酒店安頓下來,我囑咐我爸一會帶著老家的親人去樓下用餐,我和老公一起去買一些婚禮用的東西,我走的急,也沒有囑咐我爸一會我來付餐費。
?獨生子老公婚禮籌集遇人手不夠。
我公公是獨生子,我老公也是獨生子,婚禮的整個準備過程幾乎沒有可以幫襯的親戚,很多事都需要親力親為,又加上我們的婚房準備得比較晚,結婚的前一天才把家具擺上,所以公婆非常忙。
我和老公在商場買東西,我父母在酒店陪親戚吃飯,我公婆在婚房忙碌,按照我們那里的禮數(shù),我公婆即便不能作陪也需要給我父母打個招呼,我爸媽就一直在等,等到有的親戚已經(jīng)吃完飯回房間了,我公婆才趕來,簡單幾句寒暄后,我公婆又匆忙離開。
?緊急情況,父親勇?lián)熑巍?/strong>
當父親他們也準備回房間時,服務員過來了,在餐廳大聲喊著:“誰買單?”
父親應道:“我買。"(這件事是我媽后來講給我聽的。按照我們的習俗這餐飯肯定是男方買單。)
當我和老公回來后去服務臺結賬,才知道帳已經(jīng)結了。我找到我爸,問是不是他結的帳。我爸笑著說:人家要錢,我不結誰結?!?/p>
最終我把餐費給了我爸,我爸不要,我硬塞到他的手里。
第二天婚禮舉行完以后,天下起了小雨,我父母和我其他的娘家人也要回去了,我站在車外,看著車上將要回去的父母,心中很是不舍,那一剎那我終于體會到遠嫁女與父母離別的痛楚。
關于我婚禮的花銷
我們家和老公老家的習俗有很多不同,我父母又在外定居多年,所以我們倆自訂婚到結婚很多禮數(shù)都沒有按照老家的習俗辦。
我們當時訂婚的時候,我們老家最低的彩禮是6萬,我老公他們那里最高的彩禮是3.8萬,當時我父親并沒有明確表達要多少錢,但也暗示過我們那里一般都是給6萬。
老公那邊一是因為沒有這么高的習俗,二是因為確實因為裝修新房之類,手頭也不寬裕,最終在訂婚儀式上,給了我3萬。拿到這3萬,我還是有些失落的,覺得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交代。
回到家,我把3萬交給父親,父親連碰都沒有碰,父親說:“這個彩禮我不要,他們給你多少,我就給你陪嫁多少?!?我心里更覺得對不起父母了,因為在老家,女兒的彩禮更像父母的面子。
我結婚的時候,父親租的大巴車,路上的開銷都是父親支付的,我說給父親報銷,父親卻堅持不要,怪不得總有人說養(yǎng)女兒是“賠 錢”。
掏不掏路費最重要的是雙方達成共識或者是女方娘家父母通情達理。
我父母自我訂婚到結婚的所有流程,他們都沒有提過反對意見,至今我依然非常感謝我父母的通情達理。
父親對老公這邊的一些細節(jié)也有不滿,但沒有當場抱怨過一句,因為我父親知道:比起他心里痛快,讓女兒的婚禮順利進行,女兒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關于掏路費這件事,我的意見是男方與女方私下協(xié)商,了解當?shù)仫L俗。
如果當?shù)匦枰獔箐N路費,男方應該按照風俗來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如果當?shù)夭淮_定是否報銷路費,可以征求女方父母的意見。
其實是否掏路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讓來參加婚禮的女方娘家人感受到自己是男方最尊貴,最被重視的客人,這就是對女方最大的尊重。大家認同嗎?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必刪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考大學父母不給路費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考大學父母不給路費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