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日本新導彈亮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日本新導彈亮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日本高調展示超音速反艦導彈,是為F-35戰(zhàn)機配備的武器系統(tǒng)嗎?
XASM-3系列超音速反艦導彈確實是日本最新研發(fā)的反艦導彈,而且是掛載在F-2戰(zhàn)斗機上進行測試。該導彈射程在150至200公里,不是非常遠,但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可超過3馬赫。
這也是日本比較罕見的武器研發(fā)思路,利用蘇俄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對抗中俄艦艇。當然XASM-3系列超音速反艦導彈不是給F-35的,如果F-35要外掛,理論上沒有問題,翼下外掛點可以使用,F(xiàn)-2戰(zhàn)斗機都能外掛,那么F-35也基本沒有問題。
這款武器主要配備給F-2戰(zhàn)斗機,而且是空射型號。當然,該導彈也具備艦載垂發(fā)能力,可裝艦發(fā)射,也是通用反艦導彈。
如果日本開發(fā)潛射型號也不必驚訝,日本也有這個想法,也是該導彈的發(fā)展路線。XASM-3反艦導彈有可能取代日本上一代反艦導彈,與布拉莫斯導彈的定位有點相似。
F35是隱身戰(zhàn)機,主要用于空戰(zhàn),不具備掛載大體積導彈的條件,而日本的反艦導彈看來體積較大,所要求的高超音速飛行必定所需燃料較多、較重,是中型的F35無法掛載的,只能適合重型F15戰(zhàn)機掛載。
日本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技術水平如何?
日本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并不夠先進,而且研發(fā)的能力也不強,根據(jù)日本的計劃,日本想要在2026年研發(fā)成功一款高超音速導彈,但是如果我們現(xiàn)在看看日本研發(fā)過的導彈,其中只有ASM3一種反艦導彈飛行速度超過了音速,為3馬赫左右,這個飛行速度遠未達到高超音速狀態(tài)。
上圖為閱兵式中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下圖為日本媒體對東風17導彈報道的畫面。
根據(jù)目前世界上的高超音速導彈分類來看,其中最基礎的型號,也就數(shù)一些簡單的空射彈道導彈類武器,例如俄羅斯的匕首式空射彈道導彈、我國的凌云高超音速導彈、我國用于外貿的CM-400AKG空射高超音速導彈等,飛行速度都大致在5-7馬赫左右,這些導彈的技術并不是非常復雜,類似于把彈道導彈用于空射,在末端飛行速度突破高超音速狀態(tài)。這一類導彈,日本沒有研發(fā)過。
東風17導彈非常先進,屬于技術難度最高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類型,讓其他國家非常羨慕。
另外一類較為先進的,比如俄羅斯的鋯石反艦導彈,我國的星空2高超音速導彈,美國的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等,飛行速度為7-10馬赫,這些導彈具備一定的機動變軌能力,飛行速度也超過了空射彈道導彈一截,研發(fā)難度較大,屬于戰(zhàn)術級別的高超音速武器,一般可以由軍艦和戰(zhàn)斗機掛載發(fā)射。此類高超音速導彈,日本也從未研發(fā)過,沒有相關技術積累。
圖為日本打算研發(fā)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路線,先研發(fā)難度較小的普通高超音速導彈,然后才是難度最大的滑翔式導彈。
最后一類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高超音速導彈武器是滑翔式彈頭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導彈類似于彈道導彈,但是給彈頭換裝為滑翔式彈頭,這種滑翔式彈頭非常厲害,可以在臨近空間高度飛行,依靠彈道導彈的助推火箭到達臨近空間,然后以極高速度滑翔飛行,速度可達10-18馬赫,而且具備機動變軌能力,屬于目前高超音速導彈武器的頂級類型,日本所謂要在2026年研發(fā)成功的高超導彈就是這個類型,但是其研發(fā)難度巨大,必須要有前兩種導彈的研發(fā)經驗積累才能具備相關技術能力。
上圖為高速風洞中的高超音速導彈彈頭,下圖為我國實際發(fā)射凌云高超音速導彈,要研發(fā)高超音速導彈武器,需要許多技術測試作為積累,日本缺乏相關的條件。
這種滑翔式彈頭高超音速導彈,目前在俄羅斯有先鋒戰(zhàn)略導彈、我國有東風17、東風26B、東風16等導彈裝備這種彈頭,美國相關彈頭都還沒有研發(fā)成功,美國只是研發(fā)過前兩種類型的高超音速導彈,因為技術落后于中俄,美國國會甚至以立法形式明確要求五角大樓支持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fā)。作為日本而言,美國就是其最大的軍事技術來源國,問題是美國都沒有這個技術,日本又如何得到?
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彈頭,他的飛行速度可達15馬赫左右。
日本的基礎研究上也還有缺陷,比如日本缺乏先進的風洞,且先不說要研發(fā)高超音速導彈需要的高速風洞,日本目前連研發(fā)一般的作戰(zhàn)飛機使用的普通風洞都沒有,沒有風洞就無法對彈頭、飛機等飛行器的氣動特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優(yōu)化,只能憑空設計出來,然后交由美國、法國等國的風洞進行測試,但是這樣一般就泄露了本國飛行器的技術關鍵信息,所以一般也很少這樣做。所以日本在沒有風洞的情況下想要研發(fā)成功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我看這有點天馬行空的空想意味了。
我認為技術水平一般
理由很簡單日本沒有能模擬高超音速飛行環(huán)境的風洞,日本心神驗證機都是去歐洲吹的風洞但是高超音速飛行器和戰(zhàn)機不一樣,戰(zhàn)機也就1-3馬赫最多了而高超音速飛行器它起速是5馬赫以上,并且還要模擬出高超音速彈頭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溫度,據(jù)我所了解的信息歐洲目前沒有能夠模擬高超音速飛行器飛行環(huán)境的風洞,當然美國肯定有日本可以拿到美國實驗。
為什么沒有風洞搞不出來好的飛行器?很簡單的例子,風洞模擬的是你的飛行器飛行時的環(huán)境,那么你的外形設計產生的影響風洞一吹就一目了然,如果你沒有的話靠一次次試射去搞那會把你搞垮,所以沒有風洞的模擬你任何氣動外形設計都是理論上的,沒有實踐的檢驗根本無法成熟。
中國能很快搞出“東風26”彈道導彈搭載多錐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東風17”彈道導彈搭載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得益于我國很大規(guī)模的風洞群,著名的Jl12激波風洞相信大家應該知道很出名并且解密了的。
反正如果日本想搞缺沒有風洞是很難發(fā)展起來的,就算他借助美國的搞出來了也是掌握在美國人手里,它的命運到底怎么樣還不好說因為美國數(shù)據(jù)上稍微造假一下日本就死的很慘。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日本新導彈亮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日本新導彈亮相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