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公共自行車陸續(xù)退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公共自行車陸續(xù)退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共享單車能熬過這個冬天嗎?
這個命題前面已經證實了,押金暫時都沒退,關鍵是看有無第三方接盤,這個攤子有接受的必要嗎?那就看小藍的大數據了,它有沒有可用的客戶信息或者可用的數據流。至于共享單車能否熬過這個冬天? 我只能說你想多了,排名前二的小黃和摩拜占據了共享單車市場95的市場份額,并且受到一眾創(chuàng)分投的青睞,前景肯定是好的,接下來就看這倆團隊如何運作了?因為目前已有風聲說二者洽談兼并中,本人看來二者兼并是最好的結局,兼并后,團隊的重心將賦能盈利方向,開發(fā)出技術性的運用場景,綠色出行這個環(huán)保概念,從而布局全球。
如何看待ofo押金不能退這個問題?共享經濟應該如何止殤?
最近一段時間,不斷傳出OFO退押金難的事情,網友們想出了各種退押金的方法,比如裝成外國人寫郵件給OFO公司。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很多用戶組團去OFO的總部去要求退款。目前看起來,OFO真的是很難支撐下去了。當年那么火爆的共享單車怎么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OFO退押金難
這幾天,各個媒體都報道了用戶組團去OFO退押金的事情。為什么用戶要去到線下呢?答案很簡單:OFO已經不支持線上退款了。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為什么不能讓用戶在線上操作呢?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OFO公司賬上沒有多少錢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流動資金,OFO才讓用戶的退款操作變得如此復雜。不過越是這樣,用戶反倒就越緊張,才會排隊去退款。根據媒體的報道,在OFO的北京總部,幾百位前來退押金的用戶在樓下排隊。
其實,我真的不太理解OFO。為什么要給用戶制造不必要的麻煩呢?之前用戶充錢的時候,體驗非常順暢。現在到了退錢的時候,就非常不順暢。這樣只會讓用戶有更多的怨言,不再信任OFO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我覺得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OFO官方的公眾號終于發(fā)出了一個政策提醒:大意是后臺在審核大家的退款申請,請大家耐心等待之類的。其實說了跟沒說一樣,主要是為了安撫人心。不過,應該沒有什么作用。
共享單車一地雞毛
前幾年紅紅火火的共享單車,現在只剩一地雞毛了。想當年,OFO和摩拜掀起了共享單車大戰(zhàn),各大資本紛紛加入戰(zhàn)局,甚至像騰訊和阿里這樣的行業(yè)霸主也進來湊熱鬧。但是,沒過多久,一切都變了。摩拜被美團收購,哈羅投入到阿里系的懷抱,OFO也不斷傳出資不抵債的消息。當然,還有小藍單車這樣的玩家,直接破產了。資本和創(chuàng)業(yè)團隊紛紛退場,現在留下了一大堆破損的共享單車?,F在這些單車都已經變成了城市的垃圾,或成為了行人道路上面的阻礙,或被城管的車拉到垃圾場。總之,共享單車帶來了資源的浪費,還侵占了城市的公共道路。
有人說ofo會崩塌,你怎么看?
2015年至2017年創(chuàng)業(yè)潮到來,誕生了一大批創(chuàng)新的互聯網企業(yè)。以90后為代表的禮物說溫城輝、快看漫畫陳安妮、伏牛堂張?zhí)煲?、臉萌郭列、超級課程表余佳文、泡否馬佳佳迅速攻城掠地成為創(chuàng)業(yè)明星。也許印證了雷軍說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
從滴滴起,動輒幾億幾十億的資金幾百億的資金成為了常態(tài)。“燒錢”成為了資本唯一的樂趣,不要競爭只要第一,誰能燒出第一,誰就是最終的贏家。很顯然,在燒錢上,滴滴成功了。盡管它還在虧損,但是在一輪又一輪的接棒中,巨大的造富運動使得早先的投資者攜帶者大量財富套現離場,為下一輪的項目準備了充足的資金。和上一輪沒有參與其中的投資者一樣,賺的人還想再賺,共享單車就成為了繼滴滴之后的另一種可能性。
什么是共享單車?共享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但是,共享單車本質上卻是一種自行車租賃行為,并且已收取押金方式確保對單車消耗的保障。所以,共享單車根本就不是什么共享經濟,而是打著共享旗號盈利的自行車租賃。
再說,ofo下一步會怎樣。
ofo在被資本連續(xù)追捧后,變得越來越自大,朱嘯虎多次在多個場合上主導ofo摩拜兩家進行合并,可是打紅了眼睛的ofo拒絕了朱嘯虎的提議,ofo盲目自大,錯過了合并的最佳時期。后來朱嘯虎清空了ofo的股份,退出了共享單車的大戰(zhàn)。共享單車已經不被資本看到,可ofo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最后,就像現在,ofo資金鏈已經嚴重枯竭,還在苦苦支撐,互聯網時代原本就瞬息萬變,ofo一錯再錯。單車日常運營收入和廣告收入根本無法支持今天ofo的規(guī)模和開支,更無法完成ofo的閉門造血循環(huán)。等待ofo的,在我看來,要么是政府出手接盤,否則,倒閉很快到來。
摩拜將更名為美團單車,對此你怎么看?
首先摩拜的前任董事長李斌已經表態(tài):不認為是個好的idea,但也沒辦法,畢竟現在公司都賣給了美團,改名字是人家擁有的權利。
另外摩拜前任CEO王曉峰用了個單詞sigh表示嘆氣,估計他現在心里更心塞吧。
而已經離職的摩拜創(chuàng)始人胡瑋煒則沒有什么表態(tài),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在改不改名的事情上,她已經沒有了說話的分量。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大家,2018年4月美團收購摩拜時花了150多億人民幣,其中摩拜這個名字的商標就價值16億人民幣。
而距離收購才過去9個月,王興和王慧文竟然決定棄用摩拜單車的品牌,改成美團單車,顯然,他們是想“力出一孔”,為了統一品牌,美團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希望以后單車項目能真的物有所值吧!
目前還是個拖油瓶,不知道未來在王興和王慧文的操盤下,單車項目會不會逆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公共自行車陸續(xù)退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公共自行車陸續(xù)退場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