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蒙古國總理遭解職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蒙古國總理遭解職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怎么看待美國海軍又雙叒叕撞船了,但這次這次倒霉的加拿大?
船多自然撞船事故就多,這是在淺顯的道理了。蒙古國海軍倒是輕易不會撞船,因為就一艘船。美國海軍在2010年至今總共發(fā)生了30多次撞船事故,這其中2017年是美國海軍的“事故多發(fā)年”,五次事故,17人死亡。菲茨杰拉德號和麥凱恩號兩連撞直接導致第七艦隊司令約瑟夫?奧科因被解職。
事故雖然很多,教訓雖然大,但是卻不可能完全杜絕事故的發(fā)生。近日,美軍新式“科幻戰(zhàn)艦”瀕海戰(zhàn)斗艦“比利林斯”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港出現(xiàn)了事故。當時它正準備駛出港口,前往母港佛羅里達的梅波特海軍基地參加7月1日的成軍儀式。由于軍艦自身動力不適應民用港口航行,所以當時其不得不依靠兩艘拖船輔助離開。然而,由于蒙特利爾港的水流比較急,而且風向往海岸方向吹導致船體偏離方向,刮蹭到了停播在港內(nèi)的“羅塞爾·德斯加涅斯”號貨輪。雙方船體刮蹭位置位于水線以上,所以除了擦傷之外并無大礙。
美國“比利林斯”號屬于小型軍艦,是“自由”級濱海戰(zhàn)斗艦的第八艘,是美國現(xiàn)役的兩種濱海戰(zhàn)斗艦一種另外一種為“獨立級”。這類型軍艦由美國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在2006年開始研發(fā)建造,首艦“自由號”于2008年下水服役,滿載排水量在3000噸,相當于一般國家的護衛(wèi)艦,其航速最高可達47節(jié)。這類型軍艦搭載除搭載Mk-110 57毫米 70倍徑自動火炮,Mk 44巨蝮二式鏈炮,RIM-116滾體導彈,AGM-114L長弓地獄火導彈外,還搭載有一架H-60 R/S直升機以及兩架MQ-8B“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目前美國海軍準備裝備16艘,其中已經(jīng)裝備服役7艘,而“比利林斯”是在今年交付服役第二艘,還是一艘新艦。
總體而言這次事故的損失不大,只不過“比利林斯”號,不得不在修理廠渡過成軍儀式了。美國海軍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和紀律,對于軍艦的艦長和水手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所以說如果發(fā)生撞船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艦長多半會因此而被免職,相關的責任人也會接受相應的處罰,并被調(diào)離所在崗位。不過這也依然難以避免出現(xiàn)各種事故的發(fā)生。畢竟美國海軍的規(guī)模太大,而且執(zhí)行任務頻率和強度也遠超其他國家。今年2月“羅伯特.皮爾里號 ”補給艦艦和“萊特灣”號巡洋艦在演習中操練“進間補給轉向”這個動作時發(fā)生碰撞,兩艦紛紛掛彩,不得不終止演習進行修復。
高標準嚴要求,切記用“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來看待美軍的各種事故,事實上美軍總結經(jīng)驗教訓的能力非常強,在出現(xiàn)事故后敢于對外公布事件真相,進行調(diào)查,并找出問題的原因,及時進行補救。就比如在2015年第七艦隊連續(xù)出現(xiàn)撞船事故后,調(diào)查人員根據(jù)以往的線索,結合第七艦隊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艦隊的軍需管理存在嚴重漏洞,順疼摸瓜查獲了震驚美國軍界的“塌方式腐敗案”,包括60多名高級將領在內(nèi)的超過440名海軍現(xiàn)役和退役官兵涉嫌受賄被調(diào)查。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你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當我看見“美艦右旋破損,意大利船上層輕微受傷”我無恥的笑了,嘿嘿嘿,還不如中國造!
話題偏了,從這次事件,就可以看出,第一,現(xiàn)在美國軍紀的嚴重下滑。一般來說,無故碰撞他國船只,嚴重的是屬于挑釁,當然,美國和意大利是“同盟國”,這個理由應該不存在。
第二,把美國人的傲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部隊所服役的武器也是世界最頂級的,他們有傲慢的資本。意大利一直都抱美國大腿,撞了條破船怕啥,沒看見我們軍艦都破損了嗎!按理得賠。
第三,體現(xiàn)出美國人的霸道,不講理。如果意大利敢出來說,那美國必將制裁你,這就是美國一貫的作風。
最后,這口大大的黑鍋還是意大利去背吧,美國一向都是“好人”“和平愛好者”。
在當今海上避撞規(guī)則日益完善和導航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情況下,即便是在惡劣的海況下,也是可以做到不發(fā)生碰撞事故的。海上艦船航行如同公路開車都需遵守統(tǒng)一的規(guī)則,海上防撞除了要遵守《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更加需要加強值更管理,值班人員需要盡職盡責,注意觀察艦艇上配備的各種導航裝備。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艦艇和民用船只上,都裝有一種叫自動雷達標繪儀的避碰設備,也叫避碰雷達。自動雷達標繪儀是航海雷達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具有目標捕捉、跟蹤、顯示、報警、艦船試操縱等功能。該設備能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跟蹤和處理,實時顯示本船與被跟蹤目標的距離、方位與航速等信息。對有碰撞危險的來船,值班人員可在自動雷達標繪儀上進行模擬避讓操縱,以提前預測避讓效果。目前,自動雷達標繪儀已經(jīng)成為各國海軍艦艇的必備裝備。相信作為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美軍的艦船不可能不裝此設備,但還是頻繁出現(xiàn)與民船相撞事件,在美國海軍“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qū)逐艦與菲律賓貨輪在日本海相撞時,就聽專家分析說,這與美軍的軍紀軍規(guī)有很大關系,美海軍長期充當世界警察角色,長時間在艦船上生活,人的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都會不佳,由于在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上不夠嚴格,值更人員缺乏責任心,可能就會出現(xiàn)問題。美國大兵一貫是紀律比較松懈,正如局座預測三哥海軍航母失火一樣,有其必須性。再先進的裝備還是離不開人,即使將來人工智能發(fā)展起來,但也還是要有人的!再高精尖的武器,也取決于是誰在使用。如果這樣麻痹大意,跟一堆廢鐵其實也沒什么兩樣了。再高精尖的武器,也取決于是誰在使用,如果這樣麻痹大意,跟一堆廢鐵其實也沒什么兩樣了。
為什么南宋昏君奸相當?shù)溃瑓s能多次抵御蒙古進攻?
蒙古人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以驍勇善戰(zhàn),著稱,尤其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率領的蒙古鐵騎軍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歐亞大陸各國幾乎全部淪陷,金國,西夏,吐蕃也相繼淪陷。那么當時相對較弱的南宋為何能抵御蒙古的進攻呢?
史書記載,南宋在滅國后期,足足抵御了蒙古有半個世紀之久。我覺得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南宋主戰(zhàn)派的堅決抵抗
北宋滅亡后,宋室皇帝就逃到了臨安(今杭州),重新建立都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想收復失地,朝廷分為主戰(zhàn)派和主和派,主戰(zhàn)派主張積極應戰(zhàn),收復失地,主和派主張求和投降,雖然主戰(zhàn)派一直被打壓,但是以岳飛,辛棄疾,文天祥等人為首的民族英雄一直積極備戰(zhàn),與金國和蒙古抗爭,曾經(jīng)有多次收復失地的機會,都因為宋皇帝昏暈無果,金國滅亡后,文天祥等人更是積極抗拒蒙古的侵略,正是這種民族氣節(jié),才導致南宋能一次次擊敗強大的蒙古人,抵抗五十年之久。
第二,地理因素以及物質(zhì)基礎
蒙古之所以能橫掃歐亞大陸,是因為地理環(huán)境多是草原,與歐亞大陸連接的歐亞大草原讓蒙古鐵騎兵團如虎添翼。而南宋地處南方,地勢雜亂,山川險峻,湖河密布,這正是蒙古鐵騎不擅長作戰(zhàn)的地理位置,而且南北氣候差異,蒙古軍到了南方,適應不了濕熱和濕冷的天氣,水土不服,疾病多發(fā),戰(zhàn)斗力減弱,打不了多久就只好退兵。
物質(zhì)方面,宋朝在古代是出了名的富庶朝代,非常有錢,大宋不缺錢糧,只缺戰(zhàn)馬。因此宋軍不善于野戰(zhàn),但是這個卻增強了宋軍的防御能力和步兵的作戰(zhàn)能力,水軍更是有壓倒性優(yōu)勢,蒙古軍長途跋涉,宋軍以逸待勞,蒙古軍長途作戰(zhàn),糧草運輸困難,宋軍糧草充足,蒙古軍經(jīng)不住這么消耗,只好不斷退兵。
第三,蒙古自身內(nèi)訌以及南宋國民自身的團結
1235年,蒙古第一次發(fā)動全面侵宋,從四川進攻,雖然殺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四川軍民,但這次侵宋還是以蒙古失敗告終,蒙古大汗窩闊臺確立為儲君的兒子闊出被宋軍殺死,此后,蒙古進入權利的交接期。直到1251年再次南侵,蒙古大汗死于重慶,后撤兵,期間又因為忽必烈為了爭皇位,起了內(nèi)訌,打了四年內(nèi)戰(zhàn),忽必烈奪得皇位后再次南侵。于1279年,滅宋。
滅宋期間,南宋國民齊力抗蒙古,宋朝皇帝雖然昏暈,主和派雖然賣國求榮,但是宋朝絕大部分國民都是愛國的,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士大夫也是最受重用的朝代,士大夫和讀書人也非常有氣節(jié),面對蒙古軍的侵略,誓死抵抗,全民奮戰(zhàn),崖山十萬軍民齊跳海殉國就說明了這一點,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簡單回答,歡迎大家賜評,也可關注我一起交流文史故事。謝謝!
這個問題,筆者曾經(jīng)回答過。不妨先了解一下蒙古從第一次攻打宋朝,到最終滅掉宋朝這將近半個世紀,兩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以南宋背約為理由,發(fā)兵攻打南宋。在1235年至1241年的諸多役爭中,宋蒙雙方互有勝負,最終的結果是在南宋名將孟珙的指揮下,南宋在襄陽一帶構筑了防御體系,隨著蒙古大汗窩闊臺的去世,蒙古軍隊撤走。
表面看起來,南宋的抵抗起到了效果。然而,蒙古帝國在1235年-1241年間,還進行著一場影響世界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這場軍事行動才是蒙古帝國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的首要任務,即著名的長子西征。 1235年,窩闊臺召集諸王大會,決定進攻欽察等地,此次的出征由宗室的諸王親自領軍,最終決定,以成吉思汗大兒子術赤的長子拔都為統(tǒng)帥,窩闊臺之子貴由,拖累之子蒙哥皆參加,同時出征的還有老將速不臺。這次出征,蒙古軍一直打到了馬扎爾(僅匈牙利境內(nèi)),最遠抵達了德國中部地區(qū),最后隨著窩闊臺的去世,蒙古軍撤退。
與長子西征相比,對于南宋的戰(zhàn)爭,只能 算是蒙古對于南宋背約的一次懲罰,而此時并沒有一舉殲滅南宋的想法。 窩闊臺死后,蒙古帝國因為大汗之位的歸屬 ,發(fā)生了一系列的爭執(zhí)。
因為窩闊臺死后,貴由尚在歐洲征戰(zhàn),并未歸來,所以窩闊臺的皇后乃馬真后攝政,長達五年之久。在其執(zhí)政期間,蒙古帝國可謂是一片混亂,重臣耶律楚材含冤而死,乃馬真后任用無能之人,搞得蒙古帝國一片烏煙瘴氣。
貴由于1246年繼承大汗之位,其母親乃馬真后依然干涉朝政,直到乃馬真后去世,貴由才執(zhí)政。 貴由本人體弱多病,再加上其母親執(zhí)政期間造成的一系列政務荒廢,導致貴由沒有精力去處理其他事情。而他本人又沉溺與酒色,在繼位兩年后即去世。
在1241-1248年間,蒙古由于自身的 原因,沒有對南宋采取大型的軍事行動。而貴由死后,他的妻子海迷失后擁立貴由的幼子失烈門為汗,自己臨朝稱制。
直到1251年,忽里臺大會召開,蒙哥在拔都的支持下?lián)未蠛梗源?,窩闊臺去世以來的一系列混亂終于結束。 蒙哥繼位后,先是清除了窩闊臺系的反對勢力,然后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遠征西亞 ,同時發(fā)兵攻打高麗,使高麗臣服,接著又對大理用兵,于1256年征服大理,對南宋實現(xiàn)了合圍。 1258年蒙哥攻宋,1259年蒙哥死在釣魚臺。這一年的時間,宋蒙互有勝負。接著就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的位置,一共持續(xù)了四年。
1267年,襄陽之戰(zhàn)爆發(fā),一共持續(xù)六年,最終蒙古軍攻克襄陽,1279年,南宋滅亡。
通過以上列舉,可以發(fā)現(xiàn),蒙古蒙哥之前,根本沒有滅南宋的心思。蒙古前期幾乎將所有的重心放在了西征上,這從蒙古任命的西征將領,即可看出端倪。蒙古真正全力攻宋的時間,不過23年,就在這23年中,還發(fā)生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導致軍事行動中斷。
從這個角度來看,蒙古在這五十年中,給了南宋不少喘息的機會。南宋本來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改革一下朝政,加強一下軍事,這樣雖然也逃不過被滅亡的命運,但至少可以把仗打得有血性些,抵抗的久一些。
但南宋做了什么事?把構筑整個長江防線的大功臣孟拱解職,對防線沒有一點加強后期的襄陽守衛(wèi)戰(zhàn),靠的就是老孟打下的基礎。所以,南宋不亡,那都不行。南宋的一票將領,在襄陽城破,伯顏大軍南下時,紛紛倒戈,不發(fā)一矢,可謂是教科書般的軟蛋。
另一個原因就是眾所周知的地形原因。南宋占據(jù)江南丘陵和四川盆地,地形等自然環(huán)境都不適合蒙古鐵騎熟悉的起兵作戰(zhàn)方式,其氣猴也給蒙古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因此,南宋之所以能茍延殘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蒙古并不重視,再次的原因,就是地形。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蒙古國總理遭解職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蒙古國總理遭解職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